【全省首批】汉旺地震遗址成功申报为四川省第一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
为深入贯彻《地名管理条例》,进一步发挥地名文化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按照《四川省地名保护名录鉴定工作指引》(川民发〔2024〕39号)要求,经过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工作环节,双流区、郪江镇、纱縠行、崇宁文庙、黄继光纪念馆、汉旺地震遗址、乐山郭沫若故居、峨眉山等27个8类地名已纳入《四川省第一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这份名单中的地名,涵盖了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街巷、古建筑和遗址遗迹、红色地名、地质与灾害地名、近现代重要地名、著名山川等八个类别,其中,汉旺地震遗址公园成功申报地质与灾害地名。这些地名不仅代表了四川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对四川省优秀地名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汉旺镇地处绵竹西北沿山,“依龙山作枕,据绵水为襟”,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因光武帝刘秀在此地屯兵兴汉而得名,地处川西平原和龙门山脉连接处。汉旺幅员78.9平方公里,震前人口6万多人。1966年,东方汽轮机厂、天池煤矿、清平磷矿等多家国企入驻汉旺,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基础。70年代汉旺成为全省五大工业重镇之一,并且以全国三大汽轮机生产企业之一的东方汽轮机厂和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的清平磷矿而闻名全国。
汉旺历史悠久,宋称普润乡,明代称七贤聚,民国时期称汉王场,1942年建汉旺乡。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50余年,(距今2260余年)李冰任蜀郡太守,治理岷江后,与其子李二郎率治水大军先在石亭江关口处用火烧山碎石,引水灌溉什邡、绵竹两地几十万亩粮田。后又率治水大军奔赴今汉旺镇绵远河堰口(古称“绵水堰口”),治理绵水。开挖山口,截江引流,建三堰分水枢纽(即今天的官、宋、硼堰),引绵水灌溉绵竹汉旺、兴隆、拱星、绵远、富新等地数万亩粮田,留下了千古传颂的治水佳话。
“神武汉王征战”群像石雕
(图源:赵世源 拍摄时间:2007年4月 )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受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余震3万多次。中国人民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壮丽诗篇。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汉旺地震遗址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发挥地名文化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做好对遗址纪念地的后期规划和日常管护,积极申报文物保护项目,并加大力度征集更多的藏品,丰富展陈,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传承感恩文化。